蜀中春日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和暖又逢挑菜日,
寂寥未是探花人。不嫌蚁酒冲愁肺,却忆渔蓑覆病身。
何事晚来微雨后,锦江春学曲江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蜀地(今四川一带)春日里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漂泊他乡的孤独感。

首联“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写诗人独自站在海棠花旁,风吹起衣襟和袖口,沾染了蜀地的尘土。这里“独沾巾”暗示诗人独自流泪,而“惹蜀尘”则点明他身处异乡,风尘仆仆。

颔联“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写春日和暖,正是采摘野菜的好时节,但诗人却感到寂寞,因为他不是来赏花的游客,而是漂泊的旅人。“挑菜日”指春天采摘野菜的习俗,与“探花人”(赏花者)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

颈联“不嫌蚁酒冲愁肺,却忆渔蓑覆病身”写诗人借酒消愁,不介意劣酒刺激愁肠,反而回忆起以前披着渔蓑、带病奔波的日子。这里“蚁酒”指粗劣的酒,“渔蓑”是渔夫的蓑衣,暗示诗人曾经贫病交加的生活。

尾联“何事晚来微雨后,锦江春学曲江春”写傍晚微雨过后,锦江的春色仿佛在模仿曲江的春色。锦江在蜀地,曲江在长安,诗人由眼前景色联想到远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以春日美景为背景,通过对比“挑菜日”与“探花人”、“锦江”与“曲江”,突出诗人的孤独和乡愁。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沉郁风格。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