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廉
秦汉列职方,居民亦稀少。
文风渐褰开,李唐盛称表。
问之何因尔,风气有先兆。
桓桓观察公,切切廑告诏。
至今章掖流,诗书被余照。
伊洛道既南,考亭重继绍。
譬之中天日,万古垂炳耀。
岂但行中原,衣被弥岭峤。
云胡一气迁,变化有难料。
百年诗书地,末俗事攘矫。
岂是殷民顽,此亦关感召。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为扰。
庸人亦何伤,贪小祸非小。
小贪人易知,大贪一何巧。
豺狼不堪问,狐鼠何足道。
哀哀消漳民,仁者宜一吊,
何年彗旄头,燐火犹有爝。
十家九空荒,落日曛野烧。
迩来痛甫定,生意渐原草。
三年两徵兵,行人亦伤悼。
闽地本硗瘠,山海相带绕。
两耕不供餐,俭岁即有莩。
独藉煮海余,易以供岁调。
古人弛丽禁,琐琐不尔较。
但令官无亏,一任民转漕。
近年盐法密,适以长贪暴。
茫茫一溟渤,乃是大穽沼。
下不济民穷,上不资国耗。
饥狼与饿鼠,白昼敢嘷噪。
民膏宁几何,尔腹安得饱。
我思山海藏,本是天地宝。
公家卖盐引,本钱亦铢秒。
只今增倍蓰,安得不为挠。
上恩岂不厚,末弊诚不料。
官曹既犹御,何责汝为盗。
千钧发鼷鼠,桃虫集飞鸟。
我欲陈其言,哀情动深悄。
闽山秀而刚,习气本强矫。
近代姱节人,一一皆可考。
汉史言未公,反覆出篁筱。
反覆岂其性,当年久探讨。
学道皆有用,薰陶乃其妙。
抚御或失宜,反以萌不肖。
矧兹一峤地,峒险接深杳。
郡人生本微,邻寇时掠剽。
亟当保天和,玉石戒俱燎。
民生必有养,而后可施教。
云何无其具,而辄事刑勦。
海滨去天边,高高不堪叫。
使者重观风,苏息宜及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寄张廉》是一首抒发对一位地方官员的期望和赞美之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些社会问题。下面我用现代语言为你解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部分描述了闽地的历史背景。闽地原本是偏远荒凉的地方,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被纳入国家版图。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化逐渐繁荣,特别是到了唐朝以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诗人认为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是当地风气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闽地逐渐开化,进入文明社会。诗人特别提到,这种变化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官员的不懈努力,比如观察使李唐等人,他们积极推行文化教育,使得当地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当地官员张廉的期望和赞美之情。他认为张廉不仅在中原地区做出了贡献,还影响到了福建一带。但诗人同时也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和习惯也在发生变化,社会风气开始变得浮躁。虽然这里的人们并非天生顽固不化,但社会风气的变化确实值得关注。
诗人接着指出,尽管天下原本平静,但人们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引发混乱。虽然这种混乱对整体社会影响不大,但其中的小贪和大贪依然存在,引起了诗人极大的关注。他用豺狼和狐狸老鼠来比喻那些贪婪的人,强调他们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接下来,诗人转而关注闽地的具体情况。闽地原本就已经地瘠民贫,加上山海环抱,自然资源有限。为了应对贫困,人们依赖煮海获取资源,但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他怀念古代宽松的政策,官员们让百姓自由经营,而不过分干预。然而,现代严格的盐法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贫困问题,使得原本可以互助的资源变成了争抢的对象。
诗人认为,地方官吏应该调整政策,减轻百姓负担,而不是一味地追责百姓。他呼吁保持天和,避免玉石俱焚的局面。他还强调,要重视民生,先解决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张廉能够到闽地进行考察,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革。他希望张廉能够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帮助闽地恢复生机和繁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并寄希望于地方官员能够有所作为,改善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