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兰
孤花砚席。
算国香入世,未尝虚掷。
一佩湘累,早有清芬破南国。
惟恨同心去远,苦追忆、秋灯谈屑。
静中对、一剪疏风,芳意沁诗臆。
高洁。
谁探撷。
望危栈倚天,草满青壁。
细香暗袭。
似为芝房引齐客。
休问欢场旧侣,曾苦谏、葳蕤轻摘。
吉祥事、名与字,梦中记得。
算国香入世,未尝虚掷。
一佩湘累,早有清芬破南国。
惟恨同心去远,苦追忆、秋灯谈屑。
静中对、一剪疏风,芳意沁诗臆。
高洁。
谁探撷。
望危栈倚天,草满青壁。
细香暗袭。
似为芝房引齐客。
休问欢场旧侣,曾苦谏、葳蕤轻摘。
吉祥事、名与字,梦中记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兰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兰花的高洁品格和作者对它的深情。
上片写兰花的孤傲与芬芳。"孤花砚席"开篇就点出兰花与众不同,它虽孤独却散发着"国香"(最高贵的香气),来到人间从未虚度。"一佩湘累"用屈原佩戴兰草的典故,暗示兰花自古就是高洁的象征。"秋灯谈屑"的回忆,写出作者与兰花如知己般深夜相伴的温馨。
下片转入对兰花的追寻与感慨。"危栈倚天"的险峻环境,衬托出兰花远离尘嚣的孤高。"细香暗袭"写兰花香气若有若无,却能让隐士(齐客)为之倾倒。最后"欢场旧侣"的劝诫和"梦中记得"的眷恋,流露出作者对兰花既向往又不敢轻易采撷的复杂情感。
全词最动人的是赋予兰花人格化的魅力:它不仅是花,更是知己、隐士、高洁品格的化身。作者通过"苦追忆""梦中记得"等生活化的细节,让这种传统意象变得亲切可感。词中对香气若隐若现的描写("细香暗袭""芳意沁诗臆"),更创造出一种似有还无的朦胧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