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调】金络索挂梧桐 咏别

羞看镜里花,憔悴难禁架,耽阁眉儿淡了教谁画?最苦魂梦飞绕天涯,须信
流年鬓有华。红颜自古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无人处,盈盈珠泪偷弹洒琵琶。
恨那时错认冤家,说尽了痴心话。
一杯别酒阑,三唱阳关罢,万里云山两下相牵畦。念奴半点情与伊家,分付
些儿莫记差:不如收拾闲风月,再休惹朱雀桥边野草化。无人把,萋萋芳草随君
到天涯。准备着夜雨梧桐,和泪点常飘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曲子写的是一个女子在爱人离开后的痛苦心情,像是一封含着眼泪写下的分手信。

开头她连镜子都不敢照,因为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会更伤心。以前爱人会为她画眉,如今没人关心她了。最折磨人的是梦里还会见到他,醒来发现青春正在流逝,头发都要变白了。但她安慰自己:红颜薄命是常事,不能怪命运,只能怪自己。没人的时候,她抱着琵琶偷偷哭,后悔当初错把薄情人当良人,傻傻地说尽真心话。

分别的场景特别揪心:一杯告别酒喝完,阳关曲唱了三遍,两人就要隔着重重大山各自漂泊。她像交代后事一样叮嘱对方:记住我们这点情分吧,以后别搞混了。干脆把过去的美好回忆打包封存,别再招惹路边野花。可说着狠话,心里却放不下,想象着芳草会替自己陪他到天涯。最后画面定格在夜雨打梧桐的场景,那飘落的雨点就像她永远流不完的眼泪。

全篇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嘴硬心软"的矛盾感:嘴上说"不怪东风怪自己",其实每句都在诉苦;说着"再休惹野花"的狠话,转头又担心对方没人照顾。这种又爱又怨、想放又放不下的纠结,让现代人也能瞬间共情——原来古人失恋时的心理活动,和我们发朋友圈emo时一模一样。

高明

高明(约1305~约1371) 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