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谘议

鸣鹄在阴。
自幽必显。
既曰有声。
因风易演。
逶迤云阁。
司帝之典。
蔚彼遗藉。
如莹如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天鹅(鸣鹄)在幽暗处鸣叫,声音终将传扬开来的情景,暗喻才华不会被埋没。前四句用天鹅作比喻:即使身处阴暗,只要发出声音(展现才能),借着风力(外界机遇)就能传播远方。后四句转向人文领域,描写宏伟的云阁中保存着帝王典籍,那些珍贵的文献像被擦拭过的玉石般光洁明亮,暗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全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象,表达了两个核心思想:一是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如才华、真理)即使暂时被遮蔽,最终必然显现;二是人类需要精心保存和传播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诗中"因风易演""如莹如洗"等生动比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