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关山月
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关山秋来雨雪多,
行人见月唱边歌。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
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溪水连地霜草平,
野驼寻水碛中鸣。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行人见月唱边歌。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
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溪水连地霜草平,
野驼寻水碛中鸣。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秋夜的苍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开篇用"秋月""马蹄响"勾勒出边关夜晚的寂静与紧张感。月光下赶路的行人、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暗示着边关生活的艰辛。"唱边歌"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士兵们对着月亮唱歌,既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在苦中作乐。
中间部分像电影镜头般切换:白天荒凉的沙漠、夜晚偷偷行动的胡人骑兵、埋伏的士兵、寻找水源的野骆驼...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边关紧张的战事氛围。"雁不下"的描写很巧妙,连大雁都不愿停留的地方,却要士兵们长期驻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感叹这条连接各国的关山道上,年年都有战死的将士,他们的尸骨早已化作秋草。这种对比特别震撼——曾经的活生生的人,最终变成了荒原上的一丛野草,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无情。
整首诗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幅幅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边关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情感表达,诗人没有大喊反战口号,但每个细节都在诉说战争的悲哀。特别是最后用"秋草"来比喻战骨,既形象又充满哀伤,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思考战争的意义。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