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歌四首

罗衣束素云,绣履裹纤玉。
低回不自前,含娇灭华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扬州歌四首》这一首小诗,用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娇羞女子的动人形象,像一幅工笔仕女图的局部特写。

前两句"罗衣束素云,绣履裹纤玉"从衣物着笔:轻薄的罗衣束着素白如云的腰身,绣花鞋里藏着纤纤玉足。这里用"云"比喻衣衫的轻盈飘逸,用"玉"暗喻双足的白皙精致,不直接写人,却让人自然联想到女子的婀娜体态。

后两句"低回不自前,含娇灭华烛"突然动起来:她低头徘徊不肯向前,含着娇羞吹灭了明亮的烛火。这个"灭烛"的细节最妙——可能是少女的羞涩让她躲进黑暗,也可能是刻意营造朦胧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烛光熄灭的瞬间,是幽会的开始?还是独处的矜持?

全诗二十个字,没有一个字直接写容貌,却通过衣物、动作和光影的变化,让一个欲迎还拒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这种"不写之写"的手法,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反而比直白的描写更引人遐想。诗中"束""裹""低回""灭"这几个动词用得精准有力,把静态的美丽转化成了动态的诱惑,现代人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含蓄又炽热的情感张力。

王叔承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