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题夏枝巢御史着清宫词

郁巫闾莽莽,钟王气,定幽燕。
看万国衣冠,六宫粉黛,歌舞朝天。
无端,祸兴燕啄,竟河山,大好误垂帘。
鼙鼓惊残绮梦,胭脂染作烽烟。
长安,剩粉拾钗钿,遗事说开元。
似杜陵幽抑,颍川旖旎,花蕊缠绵。
谁怜,北来庾信,有飘零、前代旧言官。
不见白头宫女,落花又遇龟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清朝覆灭为背景,用婉转的笔法道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上阕开篇用"巫闾山"(满族发祥地)的雄伟气象引出清朝定都北京的辉煌。那时万国来朝,后宫佳丽如云,一派盛世景象。但笔锋突然一转,用"燕啄"典故(西汉赵飞燕祸国故事)暗指慈禧垂帘听政导致国运衰败。昔日的歌舞升平,转眼变成战火连天,胭脂水粉都染上了烽烟味。

下阕转入对遗迹的描写。长安(代指北京)只剩些零落的钗环首饰,就像在讲述开元盛世的往事。这里连续用三个典故:杜甫沉郁的诗风、颍川才子的风流、花蕊夫人的缠绵,都是在追忆逝去的繁华。最令人唏嘘的是,像庾信这样经历朝代更迭的旧臣(暗指作者自己),只能飘零在外,空怀故国之思。结尾用"白头宫女"和乐师李龟年的典故,说当年见证盛世的宫人已无处寻觅,只有落花年复一年,仿佛还在等待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春天。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意象——从万国衣冠到零落钗钿,从歌舞升平到烽烟四起,让读者自己感受盛极而衰的悲凉。特别是结尾"落花又遇龟年",用年年开放的春花反衬人世的无常,让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悠远深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