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庵访张瑶星道士

淙淙历冷泉,乱石路频转。久之见白云,云中吠黄犬。

篱门呼始开,此时主人膳。我入拜其床,倒屣意颇善。

著书充屋梁,欲读从何展。数语发精微,所得已不浅。

先生忧世肠,意不在经典。埋名深山巅,穷饿极淹蹇。

每夜哭风雷,鬼出神为显。说向有心人,涕泪胡能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去深山拜访一位叫张瑶星的道士的经历,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真实刻画和深沉感慨。

开篇用"淙淙历冷泉"描写山路的幽静,泉水声和曲折的石径让人感受到寻访的不易。"云中吠黄犬"这个细节特别生动,先听到狗叫才看到云雾中的道观,很有画面感。道士正在吃饭,听到有人来急忙倒穿着鞋迎接,这个"倒屣"的细节说明他虽然生活清贫,但对客人非常热情。

屋里堆满书籍的场景很有意思——书多到房梁都快压弯了,想读都不知道从哪本开始。但交谈后发现,这位道士虽然学问深厚,最关心的却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现实社会的苦难。"埋名深山巅,穷饿极淹蹇"两句道出他隐居的真相: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因忧国忧民被迫躲进深山,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最震撼的是结尾:这位隐士每晚对着风雨雷电痛哭,他的悲愤连鬼神都为之动容。这个形象完全打破了人们对道士超然物外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一个心怀苍生、痛心时局的志士形象。最后作者说,这样的故事讲给有心人听,谁能不跟着落泪呢?整首诗通过一次拜访,揭示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深沉忧思。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