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夕同陆姬过胡姬并怀侯双

君不见张敉名字在月中,又不见乞歌携妓张红红。
灯火未然月未出,名字不闻五百弓。
白月已来黑月去,三五能供几番醉。
心计对饮同三驺,何如买笑携诸妓。
街头巷口自为歌,博塞藏阄总成戏。
昔年残腊逢春阳,然灯每夜客满堂。
今夜朋来贫未足,酒过墙头食无肉。
南方腾笑北献嘲,贱于犬马轻于毛。
数点虽非九枝艳,也知今夕为元宵。
夜未央,从吾好。
身衣鹑,手执翿。
酒因境多,年随情少。
或云布衣雄世郑康成,或云叩门乞食陶渊明。
绿烟朱火青楼起,一杯一杯情未已。
放意且留欢,遗老堪忘死。
陆姬立之监,胡姬佐之史。
胡一抗吾吭,陆二提吾耳。
忆昔侯姬尝去来,来时往往相尔汝。
谓我非常人,爱我无常语。
攀玩今宵少一人,安得侯双唤张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的夜晚,诗人与友人饮酒作乐却怀念故人的场景,充满热闹中的孤独感。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用两个历史典故(月中张敉、歌妓张红红)带出元宵氛围,但随即转折:灯火未亮、月亮未出时,连自己的名字都无人知晓。暗示诗人内心的落寞。

2. 中间大段描写当下宴饮场景: - 用"白月黑月"比喻时间流逝,反问"能醉几回"体现及时行乐的心态 - 对比往年宾客满堂与今年"食无肉"的窘迫,自嘲身份卑微"贱于犬马" - 虽然寒酸,但坚持过节,"数点灯火"也要庆祝元宵 - 通过"郑康成""陶渊明"两个典故,表达布衣文人的傲骨与无奈

3. 结尾转入深情: - 现场有陆姬、胡姬相伴,但更怀念常称自己"非常人"的侯双 - "少一人"的遗憾让热闹的元宵夜蒙上伤感色彩

诗歌特色: - 用反差手法:热闹节日与贫寒处境、众人宴饮与独少一人的对比 - 口语化表达如"酒过墙头""贱于犬马"生动直白 - 结尾突然的深情让整首诗的格调从嬉闹转为真挚,体现诗人重情义的一面

核心情感:在物质匮乏时仍坚持生活仪式感,但最珍贵的永远是那份懂得欣赏自己的知交情谊。

张献翼

(1534-1604)字幼于,后更名敉,长洲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国子监生。为人放荡不羁,言行诡异,与兄凤翼、燕翼并有才名,时称“三张。”精于易,其说《易》诸作,皆平正通达,笃实不支,为人所称。献翼著作,有《文起堂集》十卷,《纨绮集》一卷,及《读易纪闻》、《读易韵考》等,均《四总库目》并行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