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苕溪渔隐》)
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以下《诗话》)
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赠贯休》)
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石首县》)
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湘江》)
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赠县令》)
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以下《绣石书堂》)
瘦肌寒带粟,病眼馁生花。
避乱一生多。
雪留寒竹寺舍冷,风撼早梅城郭香。(《锦绣万花谷》)
画球轻蹴壶中地,彩索高飞掌上身。(清明,事文类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像是一幅拼贴画,把不同场景下的文人生活片段巧妙地串联起来。每一句都像一个小镜头,展现了古代读书人清贫却自得其乐的精神世界。

开篇"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就像定场诗,道出了全诗的核心:虽然生活清贫,但在书本和诗句中找到快乐;表面安静,内心却在为推敲诗句而忙碌。这种反差感特别打动人心。

中间部分用几个生动比喻描写创作的不易:写诗比僧人参禅还要专注("苦吟僧入定"),像将军打仗一样需要全力以赴("得句将成功")。"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这两句特别妙,用水的清澈比喻为官清廉,用冰的寒冷形容处世原则的不可动摇。

后几句转入具体生活场景:在石首县安家后的创作时光,湘江边看潮水、观山火的闲适,寺院里寒竹积雪的清冷,早梅香气随风飘散的意境。最后用清明时节踢球游戏的画面收尾,让整首诗在雅致中透出生活气息。

这些诗句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捕捉到了文人生活中的诗意瞬间。比如"瘦肌寒带粟"写寒冷中起鸡皮疙瘩的细节,"病眼馁生花"写饿到眼花的体验,都非常真实。而"雪留寒竹寺舍冷"这样的句子,短短七个字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冬日寺院图景。

全诗没有刻意说教,但通过这些生活片段,自然流露出古代知识分子安贫乐道、寄情诗书的精神追求。就像一组老照片,让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了他们清苦却充满诗意的日常。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