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坛秋月图①
宫中美人秋思多,夜揖明月追仙娥。
画阑桂树倚楼阙,碧落天坛飞□□。
画师不解西风梦,笔端便有华阳洞。
更将妍画写清词,轻扇君王心已动。
炎精季叶堪叹嗟,矧尔妍丽倾其家。
申生遗祸到济渎,府中丞相真奸邪。
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
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
画阑桂树倚楼阙,碧落天坛飞□□。
画师不解西风梦,笔端便有华阳洞。
更将妍画写清词,轻扇君王心已动。
炎精季叶堪叹嗟,矧尔妍丽倾其家。
申生遗祸到济渎,府中丞相真奸邪。
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
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一幅名为《仙坛秋月图》的画作为引子,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历史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美色误国、奸臣当道的历史教训的反思。
诗的开头描绘了宫中美人秋夜赏月的场景:她们在画栏边、桂树下,仰望明月,仿佛在追寻天上的仙女。画师用画笔勾勒出华阳洞(仙境)的景象,又用美丽的画作配上清丽的诗词,让君王心动不已。这里通过美人与明月的画面,暗示了宫廷中奢华享乐的氛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指出这种奢靡生活背后隐藏的危机。"炎精季叶"暗指王朝衰败的征兆,而"妍丽倾其家"则暗示美色可能带来灾祸。诗中提到的"申生遗祸"和"济渎"典故,借历史事件(如春秋时期晋国申生的悲剧和济水之神的故事)来警示君王不要重蹈覆辙。"府中丞相真奸邪"直接点出朝中奸臣当道的现实。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吴宫(象征繁华)转眼变成荒烟,历史教训无人记取。但诗人强调"百年永鉴不可忘",要把这画中扇影(暗示短暂易逝的荣华)留给后人作为警示。全诗通过对比华美的画面与残酷的历史真相,揭示了沉迷享乐、任用奸佞必然导致国家衰败的道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温柔敦厚"的讽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