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 悯湘

问滋兰怨楚,捐佩吊湘,寸波如泪谁浣。
鼓瑟含凄,送春余倦。
怕与招魂魂远。
广乐休张,洞庭风紧,苍梧潮卷。
带渚宫、笳角悲凉,误却登楼王粲。
轻付衡阳去雁。
奈峰回信阻,路迷三筦。
动南国芳馨,望里未秋先变。
回风赋罢,涉江归晚。
可惜参差吹断。
尽落到、笛外梅花,醉把湖云偷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湘江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沦丧、理想破灭的深切哀伤。

上片开头用"滋兰怨楚"的典故(屈原种兰比喻培养人才,却因楚国灭亡而悲愤),暗示才华无处施展的苦闷。"寸波如泪"将湘江浪花比作眼泪,奠定全篇悲情基调。随后用"鼓瑟""招魂"等楚地传统意象,暗喻对逝去美好时代的追念。"广乐休张"三句描写洞庭湖狂风巨浪的险恶景象,象征时局动荡。最后借王粲登楼的典故(东汉文人王粲因战乱流离失所),表达漂泊无依的凄凉。

下片转向对现实的描写。"衡阳去雁"本应传递家书,却因"峰回信阻"而音讯断绝,暗指报国无门。以"未秋先变"的芳草比喻美好事物过早凋零,痛惜理想破灭。"回风赋罢"用屈原《悲回风》的典故,表现忧思难解。结尾处"笛外梅花"与"醉剪湖云"形成强烈对比:梅花象征高洁品格,而醉剪云霞的狂放举动,实则透露着无力改变现实的绝望。

全词像一部蒙太奇电影,将湘江波涛、洞庭风雨、飘零鸿雁等画面剪辑在一起,通过密集的楚地典故和自然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精神困境。看似在写景,实则字字血泪,把对故土的眷恋、对时局的忧愤、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都揉进了湘水的浪花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