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坎坷的无奈和自嘲,同时暗含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首联"病想医门渴望梅"用两个比喻:生病想找医生、口渴想吃梅子解渴,形容自己急需帮助却得不到的困境。"十年心地仅成灰"说十年努力最终只剩失望,像烧完的灰烬一样。
颔联是作者的自省:早知道世界一直这么残酷,像我这样没背景的"孤寒"之人就不该来闯荡。这里既有后悔,也暗指社会不公。
颈联用自然景象暗喻社会现实:山谷雾气浓得遮住太阳,比喻小人得志蒙蔽真理;冬眠的虫子被虚假的春雷(可能是暖冬的雷)惊醒,暗指世人容易被表象迷惑。
尾联讽刺最辛辣:你看满城开得热闹的桃李花,其实都是从旧枝桠上开的——暗指社会上的成功者,不过是靠着祖辈积累的特权罢了。新生的寒门子弟,根本没有机会。
全诗用平实的比喻写尽寒门学子的辛酸:努力十年敌不过别人祖上积累,社会规则早已固化。语言看似平淡,但每个意象都暗含尖锐的社会批判,像一把裹着棉花的针。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