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家

难得官人到,茅檐且驻车。
自携锄掘笋,更取网求鱼。
一媪来斟酒,诸童竞挽裾。
须臾对吾泣,科役苦追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到农家拜访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每个部分的含义:

1. 难得官人到,茅檐且驻车: 作者难得有机会到访乡下的农家,因此当车停在简陋的茅草屋前时,他被这份宁静和淳朴所吸引,不愿匆匆离去。

2. 自携锄掘笋,更取网求鱼: 农民们自己动手,用锄头挖竹笋,用网捕鱼。这显示出农家生活的自给自足,也暗示了农人的勤劳和朴实。

3. 一媪来斟酒,诸童竞挽裾: 一位老妇人端出自家酿造的酒,孩子们争着拉起作者的衣襟,想要与他亲近。这里不仅展现了农家 genteel(温和、礼貌) 的待客之道,还体现了孩子们天真的童心和对客人的热情欢迎。

4. 须臾对吾泣,科役苦追胥: 可惜好景不长,不一会儿,作者却听到了老妇人的哭泣,原来是她被官府征税或劳役所逼,生活困苦。这里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官僚机构对农民的剥削,揭示了底层百姓的辛酸。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自给自足和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互动,反衬出官府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