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岭

峭壁何年凿,炎洲此路开。
门容一骑入,人度万山来。
南北各回首,干戈更筑台。
蓬蒿行处满,漫说岭头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大庾岭的险峻地势和沧桑历史,通过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深沉的时代感慨。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陡峭的山壁不知何时被凿开,这条通往南方炎热之地的道路就此贯通。狭窄的关口仅容单骑通过,而人们却要穿越万重山岭来此。这里用"一骑"与"万山"的对比,既突显地势之险,又暗示人流之众。

后四句转入历史沉思:南北往来的人们在此驻足回望,战乱年代这里更筑起军事堡垒。如今荒草淹没古道,何必再提岭上曾经的梅花胜景?"蓬蒿满路"与"岭头梅"形成今昔对比,曾经的军事要道和美景胜地,如今只剩野草萋萋,暗含对战争创伤的叹息。

全诗以山岭为切入点,通过空间上的险阻与时间上的变迁,交织出一幅承载着历史重量的地理画卷。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举重若轻的笔调——不直接说战争残酷,只说野草淹没了梅花;不直抒胸臆,但每个意象都饱含沧桑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想象山岭面貌的同时,自然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