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婕妤。
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
绿车随帝子,青琐翊宸机。昔枉朝歌骑,今虚夕拜闱。
柳河凄挽曲,薤露湿灵衣。一厝穷泉闭,双鸾遂不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为追悼上官婉儿而作。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这位才女跌宕起伏的一生。

第一首: 开篇用"韦门旌旧德"赞扬上官婉儿出身名门(祖父上官仪是宰相),"班氏业前书"将她比作汉代才女班昭。中间四句讲述她的人生转折:因祖父获罪被贬为奴("谪去因丞相"),又因才华被武则天重用("归来为婕妤")。结尾用"子虚赋"典故,暗指她的才情终成绝响。

第二首: 前四句写她生前的显赫:乘坐皇家绿车辅佐女皇("青琐翊宸机"),如今却只剩空荡的宫门。后四句描写葬礼场景:柳枝低垂的送葬队伍,薤叶上的露水沾湿灵衣,墓门关闭后,象征她才华的双鸾镜再也无法飞起。

全诗最动人的是强烈的今昔对比:昨日还是叱咤宫廷的巾帼宰相,今日已成泉下长眠的亡魂。诗人用"乌相冢""雁随车"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生际遇交融,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特别是"双鸾不飞"的结尾,既指铜镜永封,也暗喻才女逝去后,世间再无那般耀眼的文采。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