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舟中见九华山
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
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
水宿淹长晷,山行阻修畛。
缥缈对雄标,巑岏发奇蕴。
岩回气如焚,峰去势犹引。
刻削冠青莲,雕镂矗丹笋。
嵁霞上斑剥,石乳下閟硱。
山鬼从文狸,渊灵闷玄蜃。
眷言志藜藿,未遂采芝菌。
即事情已悲,怀贤迹俱泯。
潜吴愧梅福,去汶羞闵损。
人德险未夷,天道明可准。
皋兰岂徒歇,岩桂芳未陨。
岁暮山中人,结言候归轸。
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
水宿淹长晷,山行阻修畛。
缥缈对雄标,巑岏发奇蕴。
岩回气如焚,峰去势犹引。
刻削冠青莲,雕镂矗丹笋。
嵁霞上斑剥,石乳下閟硱。
山鬼从文狸,渊灵闷玄蜃。
眷言志藜藿,未遂采芝菌。
即事情已悲,怀贤迹俱泯。
潜吴愧梅福,去汶羞闵损。
人德险未夷,天道明可准。
皋兰岂徒歇,岩桂芳未陨。
岁暮山中人,结言候归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池口时远望九华山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奇景与人生感慨的交织。
开篇四句直白道出人生困境: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意外打破("贞履无素期"),忙碌生计让人身心俱疲("劳生意恒窘")。本以为踏上的是建功之路("戒戎路"),没想到反而像回归隐居("返初隐"),暗示事与愿违的无奈。
中间十二句浓墨重彩描写九华山景:水路漫长("水宿淹长晷"),山路崎岖("山行阻修畛")。山峰如莲花绽放("刻削冠青莲"),似红笋耸立("雕镂矗丹笋")。岩壁霞光斑驳("嵁霞上斑剥"),山洞石乳垂挂("石乳下閟硱")。山中仿佛有鬼怪出没("山鬼从文狸"),深潭似潜藏蛟龙("渊灵闷玄蜃")。这些比喻生动传神,将静态山景写得活灵活现。
后十二句转入人生思考:本想安贫乐道("眷言志藜藿"),却未能实现理想("未遂采芝菌")。想到古人梅福(汉代隐士)、闵损(孔子弟子)的事迹,更觉自己德行不足。但最终以乐观作结:山中的皋兰、岩桂依然芬芳("皋兰岂徒歇,岩桂芳未陨"),期待有朝一日能回归山林("岁暮山中人,结言候归轸")。
全诗亮点在于:将雄奇山景与人生感悟自然结合,既有"山势如引"的动态描写,又有"石乳垂挂"的细腻观察。通过"本想建功立业却像归隐"的矛盾心理,表达了中国文人"仕与隐"的永恒命题。结尾的"岩桂芬芳"象征着高洁品格永不凋零,给失意人生带来希望。
周浈
江西鄱阳人,徙居江宁,字伯宁。江西十才子之一。洪武初任饶州长史、湖广都事,官至刑部尚书,三年降为惠州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