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闻雁
漂泊天涯怎了。
秋雨秋风偏早。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
声声云表。
还突过、蝉哀蛩悄。
肯替稻梁计较。
海思云愁多少。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
如何是好。
听鹃后、添番烦恼。
秋雨秋风偏早。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
声声云表。
还突过、蝉哀蛩悄。
肯替稻梁计较。
海思云愁多少。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
如何是好。
听鹃后、添番烦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剔银灯·闻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一种漂泊无依、思乡怀人的情感。
首先,诗人提到“漂泊天涯怎了”,这里的“漂泊天涯”指的是诗人在他乡流浪,无法安定下来。他感到迷茫,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该怎么办。
接下来,“秋雨秋风偏早”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但这里的“偏早”意味着秋天来得比平时更早,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种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无奈。他曾经在那里留下了足迹,但现在却无法再回到那个地方,心中充满了遗憾。
“声声云表,还突过、蝉哀蛩悄”这里描写了秋天的声音,蝉鸣和蛩鸣声声不断,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肯替稻梁计较。海思云愁多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粒稻谷,无论在哪里,都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他的书法已经变得生涩,甚至有些残缺不全。他不禁想到,自己还能和谁一起吟诗作对,欣赏美景呢?
最后,“如何是好。听鹃后、添番烦恼”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的烦恼,听到杜鹃的哀鸣,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总之,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一种漂泊无依、思乡怀人的情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娓娓道来,让人读后不禁感叹其情感的真挚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