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虎丘祖印相访

支岭高风远,杼山佳句稀。
云岩有开士,诗理到精微。
不知蓬户隘,未倦凎钚飞。
忘形任谈笑,敷衽评是非。
近师宣城老,远慕苏州韦。
我亦有吟痴,古人思与归。
愿闻碧云篇,所得如珠玑。
渔樵未晚出,乘兴叩禅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顯写给来访友人祖印的赠诗,表达了对知音相逢的喜悦和对诗歌禅理的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 诗人先夸赞祖印的品格和才华:你像支遁(东晋高僧)一样品格高尚,像陆羽(唐代诗人,曾住杼山)一样能写出难得的好诗。你作为修行者(开士),对诗歌和佛理的领悟已经达到精妙的境界。这里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既抬高了对方身份,也暗示两人志趣相投。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 描写两人忘情交谈的场景:虽然我的茅草屋很简陋,但你毫不介意,像鸟儿不倦飞行一样热情来访。我们抛开身份约束谈笑风生,甚至随意坐着讨论是非道理。你既学习近当代的梅尧臣(宣城人),又仰慕唐代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的诗风。这里"敷衽评是非"的细节特别生动,展现出文人不拘小节、畅所欲言的真性情。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 诗人表达自己的向往:我和你一样痴迷吟诗,渴望与古代贤人精神相通。希望能听到你写出"碧云篇"那样的佳作(借用江淹"日暮碧云合"典故),字字如珍珠般珍贵。最后发出邀请:趁天色尚早,我们一起去拜访禅师吧!结尾的"渔樵""禅扉"充满山林野趣,体现僧人淡泊自在的生活态度。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蓬户""凎钚"等质朴意象冲淡了用典的厚重感,显得亲切自然 2. "忘形谈笑""敷衽评是非"等动态描写,让千年前的文人雅集场景跃然纸上 3. 将学诗比作参禅,把"吟痴"与"禅理"巧妙结合,体现宋代诗僧的特色 4. 结尾的渔樵、乘兴等用语,暗含"随缘自在"的禅意,余味悠长

朱长文

生卒年不详。江南诗人。德宗建中元年(780),在湖州,与皎然、裴澄同送梁肃归朝。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八。《全唐诗》存诗6首,断句2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