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泰山绝顶骋望

登峰造极。双手扪天碧。匹练吴门乡路隔。惟有白云低拂。

松涛耳畔泠泠。当年翠辇曾停。浩荡神州何际,齐烟九点青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登上泰山之巅的壮阔景象和内心感慨,充满豪迈又略带乡愁。

上半部分写登顶时的视觉震撼: 1. "登峰造极"开门见山,用成语直接点出抵达最高处的成就感和气势。 2. "双手扪天碧"用夸张手法,说伸手就能摸到蓝天,突出泰山之高。 3. "匹练吴门"把远方的家乡小路比作细长的白练,既显距离遥远,又暗含思乡之情。 4. "白云低拂"用云在脚下飘的视角,再次强调身处绝顶之高。

下半部分转入听觉和历史联想: 1. "松涛泠泠"让画面有了声音,风吹松林的清响更显山顶空寂。 2. "翠辇曾停"联想到古代帝王封禅的盛况,给景物增添历史厚重感。 3. 结尾两句最有气魄:放眼望去,神州大地浩荡无边,远处的群山就像九个青色小点("齐烟九点"典故出自《列子》),用微观视角反衬天地之宏大。

全词妙在三点: 1. 空间感强烈:从摸天、云在脚下到远眺群山,构建出立体景观。 2. 动静结合:视觉的壮阔与松涛的声响相得益彰。 3. 情感有层次:从登顶的豪情,到思乡的惆怅,最后升华为对山河的无限赞叹,读来荡气回肠。

陈去病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