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

珠箔飘烟,珧窗阁雾,一片夕阳红浅。
麝月香消,犀云妆冷,高楼凤箫声换。
甚莺燕,纷来去,芳菲弄春晚。
总销黯。
忆西园、翠衫银榼,自劝驾、东皇落英飞辇。
何处不天涯,奈心远、杨花尤远。
休恨杨花,恨霜华、菱镜渐满。
把琴丝弹彻,云水玉人湘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暮春时分的孤独与哀愁,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深闺中的寂寞与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上片以黄昏景象开篇:"珠帘飘着轻烟,玉窗蒙着薄雾,夕阳把一切染成淡红色"——这些华美的意象反衬出空虚感。接着写麝香燃尽、云鬓梳妆已冷,暗示女子独处时间漫长。忽然凤箫声变调,莺燕纷飞,点明春将逝去的主题。

下片转入直抒胸臆:"总让人黯然神伤"。回忆往昔西园畅饮的欢乐,与如今"落花随春神车驾远去"形成对比。"天涯何处不在"的感叹中,突出"杨花(象征漂泊)比天涯更远"的巧妙构思。最后以"不要恨杨花"的转折,将矛头指向镜中白发,把愁绪倾注在弹奏湘妃怨曲的琴声中。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抽象愁绪具象化:用飘烟、夕阳、落花等易逝之物喻指青春,用镜中霜华(白发)表现岁月流逝,再用琴声作结,使无形的哀怨有了声音的载体。这种把情感转化为可感意象的手法,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深闺女子面对春光消逝时的无奈与哀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