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左匡叔归桐城

方君植之能说子,古貌雄情无与比。
偶然折券散千金,三冬无褐心不耻。
蒙眬世事若无意,要最千年看如咫。
五胜新推十六家,一日曾行三百里。
朅来为客至江南,憔悴儒冠尚如此。
马生与君意气亲,得钱沽酒为佳宾。
酒酣叹息新知乐,客子逢人喜任真。
当途之子多羞贫,熟视自循头上巾。
不如南亩还收身,青鞋布袜谁能驯。
方君方君亦偪泰,千言不如十斛麦。
等是东西南北人,送尔江头独归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方君(字匡叔)的人,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虽然穷但活得潇洒自在。诗人用生动的例子描绘他的个性:比如他随手就能散尽千金帮助别人,自己冬天连件厚衣服都没有也不觉得丢脸;他精通兵法(五胜十六家),一天能走三百里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后来方君到江南谋生,虽然穷困潦倒(憔悴儒冠),但遇到知己马生,两人喝酒畅谈。酒桌上他感叹新朋友的真性情可贵,因为现实中多数人势利眼(当途之子羞贫),只会摸着自己的官帽盘算利益。诗人觉得与其在官场受气,不如回乡种地(南亩收身),穿布鞋粗袜更自由。

最后诗人劝方君:说千句话不如有十斛麦子实在(暗指理想不能当饭吃),但既然都是漂泊的人,就送你到江边独自回乡吧。全诗既赞美方君的真性情,又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语言直白但情感真挚,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