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九日作

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
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
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
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特定日子的沉重心情,字里行间充满孤独与哀愁。

开头两句"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是说每年这一天,作者都勉强自己去登山,独自站在山顶向北呼喊。这里的"强"字透露出他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这样做,暗示这个日子对他有特殊意义。

中间四句用灰暗的意象表达痛苦。"漫野玄云天色晦"描绘乌云密布的天空,象征心情压抑;"美人黄土"可能指逝去的爱人或理想,让他心力交瘁;"杨柳牵愁"是看到柳树引发愁绪,"沧浪鉴鬓毛"是说连河水映照出的白发都不忍看,这些都在强调衰老与悲伤。

最后两句点明这种痛苦不是他独有的。提到"雪庵和尚读离骚",是用历史上同样忧国忧民的出家人作比,说明古往今来都有类似遭遇的人。整首诗通过个人感受,折射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遍哀伤,让读者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悲怆情感。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