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小院回廊。梦去相寻未觉长。
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首先,从标题《减字木兰花》来看,这是一种词牌名,相当于现代歌曲旋律的框架,而词则是填充进旋律中的歌词。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词的内容。

第一句“千山万水”,描述了自然环境的广阔和复杂。词作者可能正在旅行或者经历了许多地方,心境开阔但又感到迷茫。“望极不知何处是”,表达了作者极目远望,却找不到目的地或者理想中的归宿。这里透露出一种迷茫和孤独的情感。

第二句“小院回廊”,情景一下子拉近,回到某个地方的小院子和小路上。这里的“梦去相寻未觉长”,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或者是在追寻某种梦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这种情景转换既展现了作者的游历经历,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三句“绝怜清瘦”,描述了作者对自身的怜惜之情。这里的“清瘦”不仅仅指身体上的瘦削,也可能暗指精神上的疲惫和消瘦。接下来的“雪里梅梢春未透”,描绘了春天尚未完全到来的景象,梅花在雪中绽放,但春天还没有完全展现它的魅力。这里可能暗示作者虽然身处困境或经历挫折,但依然保持着坚韧和期待的心情。

最后一句“常记分携”,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在记住某种分离或者约定。“雨后梨花晓尚啼”,梨花在雨后的清晨还在开放,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里可能表达了作者对某种约定或者承诺的坚守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词描绘了作者经历千山万水,追寻梦想的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坚韧和期待的心情。虽然过程中有迷茫和孤独,但作者依然保持着希望和期待。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