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何劭诗三首(何劭赠诗别见。) 其一
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逾。
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
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穆如洒清风,焕若春华敷。
自昔同寮寀,于今比园庐。
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
散发重阴下,抱杖临清渠。
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
从容养馀日,取乐于桑榆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回应朋友何劭的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向往。接下来我将从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用通俗的语言分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前四句描述了作者的处境和心境。“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作者感叹做官的压力和束缚,感到自己的行动受到了限制。“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逾。”这里用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官场的规则和束缚,表达作者觉得自己被这些规则和礼仪约束,无法超越。
接着,诗人转变了情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和对游玩的向往。“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馀。”作者觉得闲适的时光总是不足,而繁忙的工作却常常让人感到压力。“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朋友赠予新诗,让作者感受到了游玩的快乐。这里的“穆如洒清风,焕若春华敷”形象地描绘了朋友赠诗带来的愉悦感受,如同清风拂面,春花盛开。
然后,诗人回忆起与朋友的交往和共同度过的时光。“自昔同寮寀,于今比园庐。”从过去一起共事的时光,到今日各自在园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随后,诗人提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愿望。“衰疾近辱殆,庶几并悬舆。”虽然身体衰弱多病,但诗人仍希望能与朋友一同出游。“散发重阴下,抱杖临清渠。”这里描绘了诗人在树荫下放松,抱着拐杖靠近清澈的水渠,享受自然的宁静。这是一种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倾听鸟儿的鸣叫,目送游鱼,享受自然的乐趣。“从容养馀日,取乐于桑榆。”在余下的日子里,诗人希望过得从容自在,在夕阳下寻找快乐。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压力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朋友的赠诗找回了生活的乐趣。诗人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形象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