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上钱尚父

左脚方行右臂挛,每惭名迹污宾筵。
纵饶吴土容衰病,争奈燕台费料钱。
藜杖已乾难更把,竹舆虽在不堪悬。
深恩重德无言处,回首浮生泪泫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病中上钱尚父》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感慨的诗。接下来,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分析这首诗。

首先,从标题可以看出,诗人在生病期间,拜访了钱尚父。诗中的每一句都在描述他的身体状况、心境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慨。

“左脚方行右臂挛”,这句描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他的左脚在行走,而右臂却痉挛,可能表示他身体不舒服或者生病了。

“每惭名迹污宾筵”,这里的“名迹”可以理解为名声或事迹,“宾筵”则是指宴席或聚会。诗人感到自己的生病状态让他的名声或事迹在社交场合中受到了影响,可能让他感到有些惭愧。

“纵饶吴土容衰病,争奈燕台费料钱”,这里提到“吴土”和“燕台”,可能是指他所在的地方或者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容衰病”是说他虽然身体衰弱多病,“争奈”表示无奈,“费料钱”可能是指看病需要花费很多钱。这句话整体表达的是,即使生活在富饶的地方,疾病依然让人无奈,医疗费用的昂贵让他感到压力。

“藜杖已乾难更把,竹舆虽在不堪悬”,这里的“藜杖”和“竹舆”可能是指他的辅助行走的工具。他发现自己的拐杖已经干涸(可能是坏了或者老化),虽然还有竹制的轿子,但已经无法使用了。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已经恶化。

最后两句,“深恩重德无言处,回首浮生泪泫然”,这里的“深恩重德”可能指的是钱尚父对他的深厚恩情和道德支持。“无言处”表示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回首浮生泪泫然”则是说,回顾过去的生活,他感到悲伤并流泪。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生病期间的身体状况、心境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他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的压力让他无法像以前那样参与社交活动,同时也对生活中的恩情和支持感到深深的感激和感动。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