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春野亭送别)
江亭送行客,肠断木兰舟。水高风快,满目烟树织成愁。咿轧数声柔橹,拍塞一怀离恨,指顾隔汀洲。独立苍茫外,欲去强迟留。
海山长,云水阔,思难收。小亭深院歌笑,不忍记同游。唯有当时明月,千里有情还共,后会尚悠悠。此恨无重数,和泪付东流。
海山长,云水阔,思难收。小亭深院歌笑,不忍记同游。唯有当时明月,千里有情还共,后会尚悠悠。此恨无重数,和泪付东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在江边小亭送别朋友的场景,情感真挚动人,像一幅充满离愁的水墨画。
上片(前半部分): 开篇直接点题——在江边亭子送朋友,看着木兰舟远去,心都碎了。江水湍急、风也大,满眼烟雨中的树木像织成了一张愁网。这里用"织成愁"的比喻特别巧妙,把无形的离愁变成了看得见的实物。
听到船桨"咿咿呀呀"的声音,心里塞满了离别的痛苦,一转眼朋友的船就远到看不清了。人还呆呆站在江边,明明该走了却舍不得离开,这种矛盾心理写得很真实。
下片(后半部分): 想到朋友要去的地方山高水远,思念就像脱缰的野马收不回来。突然回忆起在小亭深院里一起唱歌说笑的快乐时光,现在都不敢回想,对比之下更难受。
最后找到一丝安慰:至少我们抬头看的是同一个月亮。但想到下次见面遥遥无期,所有遗憾和泪水只能随着江水东流。这里"和泪付东流"的画面感很强,把眼泪和江水融为一体。
全词亮点: 1. 善用声音描写:"咿轧"的桨声让离别场景更真实 2. 比喻新颖:"烟树织成愁"把抽象情绪具象化 3. 矛盾心理刻画到位:"欲去强迟留"把不舍写得入木三分 4. 结尾余韵悠长:用共赏明月留下想象空间
就像我们现代人在机场送好友出国,看着飞机起飞时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古人用更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这种人类共通的离别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