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见斗柄(bǐng)回,方知岁星改。
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昏:黄昏,天色将晚时。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
虚(xū)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虚舟:轻舟。
为问乘槎(chá)人,沧洲复何在。
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乘槎人:槎,指竹、木筏。沧洲: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注释
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浮于海:用《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黄昏,天色将晚时。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北斗星方位随季节变换而跟着移动,所以古人从斗柄所指方向可以推知不同的节候。
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
虚舟:轻舟。
“垂钓”句:意思是诗人自己虽隐居垂钓,但并不似姜太公那样有所等待。
乘槎人:《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积粮,乘槎而去。”槎,指竹、木筏。
沧洲: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意思是孔子已经去世了,我也像一叶扁舟漂浮在海上。这里用孔子代表儒家思想,暗示作者不再执着于世俗功名。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写的是夜晚看到北斗七星转动,才意识到又是一年过去了。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是诗的核心思想。"虚舟"指空船,象征无欲无求的心态;"垂钓"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但强调不是为了等待明君赏识,而是纯粹享受当下的闲适。
最后两句"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借用了古代传说中乘木筏上天的人的故事,询问传说中的仙境究竟在哪里。这其实是在说: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不如像我现在这样自在生活。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海上漂泊的意象,表达了看淡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用日常所见的天象变化,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最终归结于"活在当下"的智慧。这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