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朱长史座观妓

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令人沉醉的歌舞表演,以及表演结束后宾客们意犹未尽的情景。

前两句"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直白地表达了观者的感受:歌舞太精彩了,应该通宵达旦地继续表演,就连天上的神仙看了也会舍不得离开。这里用"神仙"来比喻观众,暗示这场表演美妙得不像人间所有。

后两句"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笔锋一转,写表演结束后的场景。宾客们三三两两离开时,傍晚的小雨打湿了他们的衣裳。这个画面很巧妙:一方面说明大家都舍不得走,才会逗留到下雨;另一方面,"湿人衣"的细节暗示这场歌舞就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灵。

整首诗用简单的语言营造出双重意境:歌舞时的热烈欢愉,和散场后的余韵悠长。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歌舞本身,而是通过观众的反应和离场时的情景,让读者自己想象这场表演有多么动人。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让短短二十个字包含了丰富的画面感和情感层次。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