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泊瓜洲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译文及注释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依稀:仿佛。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淅淅:微风声。扃:关闭。

注释

①依稀:仿佛。
②淅淅:微风声。
③扁:关闭。

评解

此词首两句点明时刻,以下写景,呈现出一片朦胧夜色。荒村人静,遂觉茨菇荷叶,凡舟中所能辨识者莫不饶有诗趣。

“渔梦”语双关,可解作静极欲眠,亦可释为隐遁之想。“凉帖地”之“凉”字,“咽虫声”之“咽”字,均可见作者体物炼字之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江南秋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旅人漂泊中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亲近。

上片开头用"月黑星移灯闪"的动态描写,立刻把读者拉入一个昏暗摇晃的船舱中。"打过初更"的梆子声隐约传来,说明夜已渐深。诗人自嘲"清游太多情",透露这种独自夜泊的体验既寂寞又令人心绪翻涌。随后用"豆花凉帖地"这个精妙的比喻,把雨后沾湿贴地的野花比作凉粉皮,既写视觉又写触觉。虫鸣声在潮湿空气中显得沉闷,像被雨水噎住似的,这个"咽"字用得极为传神。

下片写夜风渐起,吹得船篷沙沙作响,岸边茅草屋都已关门闭户。"茨茹荷叶认零星"这句最见功力——黑暗中勉强辨认出几株茨菇和残荷,说明诗人一直在专注观察岸边景物。结尾突然转到潮水与渔人:潮水悄悄退去时,渔人正在梦中,这个"悄然"既写潮水退去的无声,也写渔梦的轻盈,更反衬出诗人独自醒着的清醒与孤寂。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船舱内的晃动灯光,到岸边模糊的植物剪影,最后定格在退潮时分的渔舟。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浸透着诗人的羁旅愁思。特别是对细微声响和朦胧景物的捕捉,展现出宋代文人特有的敏感与内敛。

吴锡麒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