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诗

王生名驹日千里,长揖公卿皆倒屣。
两母芳型世所无,无用张凭亲作诔。
府君曩署泾功曹,流寇围城虎怒号。
功曹奋身思却贼,几陷白刃遭烹炮。
绐贼归来益坚壁,真见雎阳探鸟巢。
射书安事聊城箭,全城意气常嚣嚣。
王生二母朱与李,一井相逢誓生死。
金石同心甘下人,呜呼忠节成连理。
不知谁与撰丰碑,空使冰心天地垂。
七十余年今逝水,寒泉凛冽系人思。
自古须眉愧巾帼,人间鼎足此男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关于忠诚、勇气和女性力量的故事,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开头到"全城意气常嚣嚣")描写了一位叫王生(王驹)的英雄人物。他能力出众("日千里"),连高官都对他恭敬有加。重点讲述了他父亲(府君)在泾县当官时,面对流寇围城的危机,奋不顾身守城退敌的事迹。用"虎怒号""白刃""烹炮"等词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又用"雎阳探鸟巢"(唐代张巡守城典故)来比喻守城的智慧。

2. 第二部分("王生二母朱与李"到"呜呼忠节成连理")笔锋一转,聚焦两位女性——王生的两位母亲朱氏和李氏。她们在危难时刻相遇,像"一井相逢"般结下生死情谊,虽然身份卑微("甘下人"),却展现出金石般坚定的忠节之心。"连理"二字把她们的忠义比作连理枝,暗示这份情谊超越了血缘。

3. 最后部分通过强烈对比收尾:虽然没人给她们立碑("谁与撰丰碑"),但她们的冰清玉洁永垂天地。用"须眉愧巾帼"直接点明主题——这两位女性让世间男子都相形见绌,而她们与王生父亲构成了"人间鼎足"般稳固的道德支柱。

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于: - 打破常规:不歌颂王生的功绩,反而突出两位无名女性的忠义 - 反差手法:用"甘下人"与"天地垂"形成身份与精神的巨大反差 - 时间跨度:从七十年前的往事写到当下的追思,让故事更有历史厚重感 - 群像塑造:通过一家三口的忠义表现,展现了中国传统家族的精神传承

核心思想是:真正的英雄气概不分性别,那些默默无闻的忠义之举,往往比轰轰烈烈的战功更能打动人心。

塞尔赫

(1677—1747)宗室,字慄庵,号晓亭,自号北阡季子。康熙三十七年封奉国将军,官至总督仓场侍郎。爱诗,遇能诗人,虽樵夫牧竖,必屈己下之。所作气格清旷。有《晓亭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