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青云路不通,归计奈长蒙。
老恐医方误,穷忧酒盏空。
何堪罹(一作离)乱后,更入是非中。
长短遭讥笑,回头避钓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像是一个中年人的深夜独白,字里行间都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自嘲。

开头两句就像现代人说"职场晋升无望,想回老家又纠结"——"青云路"指仕途,想往上爬却处处碰壁;"归计"是回家的打算,却被现实拖累得像蒙着眼的驴子原地打转。

中间四句特别扎心:年纪大了怕吃错药(老恐医方误),穷得连酒钱都没有(穷忧酒盏空)。战乱刚结束(罹乱后),又陷入人际纠纷(是非中)。这简直就是现代人"中年危机+经济压力+社交困扰"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最妙:无论做什么都被人指指点点(长短遭讥笑),连河边钓鱼的老头都要躲着走。这里的"钓翁"可能暗指隐士,但诗人连隐居的勇气都没有,这种进退两难的窘迫感,让整首诗充满了小人物的辛酸。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话写的日记,但每个字都戳中现实痛点。它告诉我们:古人的烦恼和现代人没什么不同,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