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二首 其一
瘦蛾描不尽。
黄昏去也,画帘低晕。
已是团圞,忍撇半边清韵。
几度青天碧海,早换了、姮娥霜鬓。
银汉隐。
沈沈漏点,烛花初烬。
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便成消损。
一角红墙,剩有独眠人恨。
怜取纤纤旧样,怕又负、琼楼芳讯。
圆未近。
待教玉容重认。
黄昏去也,画帘低晕。
已是团圞,忍撇半边清韵。
几度青天碧海,早换了、姮娥霜鬓。
银汉隐。
沈沈漏点,烛花初烬。
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便成消损。
一角红墙,剩有独眠人恨。
怜取纤纤旧样,怕又负、琼楼芳讯。
圆未近。
待教玉容重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在深闺中的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伤。
上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夜晚场景:女子画眉总画不完心中愁绪,黄昏过去,帘幕低垂。月亮本是团圆的象征,此刻却残缺不全,就像她孤独的心境。仰望星空,连嫦娥(月亮)都熬白了头发,银河隐去,更漏声里蜡烛也将燃尽——这些都在暗示长夜漫漫,孤独难熬。
下片转入对青春的叹息:十五岁的美好年华,才病恹恹过了几天,就憔悴消瘦了。红墙围住的深闺里,只剩独眠人的怨恨。她努力保持从前美丽的模样,却怕等不到月圆(象征团圆)的好消息。最后两句最动人:月亮还没圆呢,但请让我的容颜再被认出来吧——既期盼重逢,又害怕容颜老去无人识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全词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黄昏到深夜,从描眉到独眠,从月缺到盼月圆,把女子青春虚度的焦虑、孤独等待的煎熬,写得既唯美又戳心。最妙的是把"月亮"这个意象玩出了三层含义:既是夜空的月亮,又象征自己的容颜,还暗指团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