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节马前口号

千秋从昔庆嘉名,四海而今贺太平。
十里旌旗明晓色,万家弦管被新声。
五云已逐阳乌现,百兽方随仪凤鸣。
更喜簪绅趋燕衎,南山祝圣愿同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氛围。

开头两句点明这是庆祝"天宁节"的场景。"千秋"和"四海"说明这个节日历史悠久、普天同庆。"嘉名"指美好的节日名称,"太平"则点出天下安定的背景。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庆典盛况:清晨的街道上旌旗招展,千家万户奏响新谱的乐曲。五彩祥云追逐着太阳("阳乌"指太阳),各种装扮的表演者("百兽"可能指化装表演)跟随着凤凰造型的仪仗。这些意象烘托出节日的热闹与吉祥。

最后两句转到官员们("簪绅")参加宴饮的场景,所有人共同举杯,像终南山一样永恒地祝福君主。这里的"南山"既比喻祝福的长久,也暗含"寿比南山"的吉祥话。

全诗通过时间(从古至今)、空间(从十里街道到四海天下)、景物(从旌旗到祥云)的多维度描写,层层递进地渲染出普天同庆的节日气氛。诗人巧妙运用数字(千秋、四海、十里、万家等)和吉祥意象(祥云、凤凰、南山),既展现了庆典的宏大场面,又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