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寺

峡寺一停桡,新秋暑乍消。
幽怀徒易释,肥遁固难招。
翠擬千峰活,红分数叶凋。
优游虚岁月,何以报清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峡山寺短暂停留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未能实现抱负的惆怅。

首联"峡寺一停桡,新秋暑乍消"写作者停船靠岸,来到峡山寺,初秋的暑气刚刚消退。这里用"停桡"(停船)点明是路过暂歇,"新秋"点明时间,营造出夏秋交替时清凉舒适的氛围。

颔联"幽怀徒易释,肥遁固难招"是心理描写:幽静的环境让烦闷心情容易消散,但真正的隐士生活却难以实现。"肥遁"指隐居,暗示作者内心渴望归隐却无法如愿的矛盾。

颈联"翠擬千峰活,红分数叶凋"是精彩的写景句:苍翠的山峰像活过来一样生机勃勃,而零星的红叶提醒着秋天已至。用"活"字赋予群山动态,用"数叶凋"的细节暗示季节变迁,形成色彩(翠与红)和状态(盛与衰)的对比。

尾联"优游虚岁月,何以报清朝"是感慨:悠闲度日虚耗光阴,拿什么来报答清明的朝廷呢?这里透露出读书人"心怀天下"的传统思想,即便在山水之间仍不忘社会责任,带有淡淡的无奈和自省。

全诗以"停驻寺庙"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景物观察(山色、落叶)和内心独白(想隐居又不能),展现了古代文人既向往自然闲适,又无法完全放下仕途责任的心理状态。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生动,情感真实,容易引发现代人对"理想与现实如何平衡"的共鸣。

张士逊

(964—1049)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