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题拟)

森然几竿竹,密密茂成林。
半室生清兴,一窗馀午阴。
俗物不到眼,好书还上心。
底事忘羁旅,此君同此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竹林环绕的小屋里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远离世俗、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

前四句是环境描写:几竿翠竹长得茂密成林,竹影投进半间屋子,给窗户留下清凉的绿荫。这里用"森然"形容竹子挺拔的姿态,"密密"表现竹林的茂盛,"清兴"指清爽的兴致,"午阴"是正午的阴凉,共同营造出幽静清凉的氛围。

后四句转向心境描写:粗俗的东西不入眼,只爱读好书。最后两句点明主题——为什么能忘记旅途的漂泊感?因为竹子("此君"是竹子的雅称)和自己志趣相投。诗人把竹子拟人化,说竹子和自己一样有高洁的品格,所以能在竹林中找到精神共鸣。

全诗最妙的是把竹子的物理特性和人的精神追求完美结合:竹子带来的阴凉对应内心的清净,竹子的挺拔象征品格的高洁。通过"以竹为友"的写法,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超脱的理想生活状态。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就像竹林的清风一样令人神清气爽。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