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到洛口入黄河

河洲多青草,朝暮增客愁。客愁惜朝暮,枉渚暂停舟。
中宵大川静,解缆逐归流。浦溆既清旷,沿洄非阻修。
登舻望落月,击汰悲新秋。倘遇乘槎客,永言星汉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夜晚乘船进入黄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绪的互动,展现了一种孤独而诗意的旅程。

开头四句用"青草"和"客愁"形成反差——河洲上青草茂盛本该充满生机,却反而加重了旅人的愁绪。这种愁绪随着时间流逝(朝暮)不断累积,让旅人不得不在弯曲的河岸(枉渚)停船暂歇。

中间四句写深夜启航的体验。夜深人静时解开船缆,顺流而下,无论是直行(沿)还是迂回(洄)都很顺畅。这里用"清旷"形容河面的开阔,暗示旅人心情稍得舒展。

最后四句是最富想象力的部分。旅人站在船头(登舻)望着西沉的月亮,划桨时感受到初秋的凉意而生悲。他突然产生浪漫幻想:要是遇到传说中乘木筏上天的仙人(乘槎客),就能永远在银河遨游了。这个结尾将现实的旅程升华到神话境界,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的向往。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青草增愁"的反常写法,让景物带上了人的情绪;二是"解缆逐流"的深夜航行,营造出静谧而孤独的意境;三是结尾从"悲秋"突然跳跃到"银河畅游"的奇幻想象,给平凡的旅途赋予了童话般的色彩。诗人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次普通的夜航写得既真实又空灵。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