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步虚词

予因览真诀,遂感西域君。玉笙下青冥,人间未曾闻。
日华炼魂魄,皎皎无垢氛。谓我有仙骨,且令饵氤氲。
俯仰愧灵颜,愿随鸾鹤群。俄然动风驭,缥眇归青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凡人偶然获得修仙秘籍后,与仙人相遇并渴望追随成仙的奇幻经历。全诗用绚丽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展现了对仙境的向往和求仙不得的怅惘。

开头四句像是奇幻故事的开场:主人公翻阅修仙秘籍时,突然感应到西域仙人的召唤。仙人乘着玉笙从天而降,那仙乐是人世间从未听过的天籁之音。这里用"玉笙""青冥"等晶莹剔透的意象,营造出飘渺的仙境氛围。

中间四句是仙人给出的成仙方案:先用日光精华淬炼魂魄,让身体变得纯净无暇。仙人夸赞主人公"有仙骨",并赠送仙丹妙药(氤氲指仙丹的雾气)。这里"皎皎无垢氛"的描写,让人联想到月光般皎洁的修仙境界。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主人公面对仙人时自惭形秽,渴望追随仙鹤飞升。就在他心驰神往之际,仙人却突然驾风离去,只留下他怅望青云。这个开放式结尾特别巧妙,既保留了神秘感,又让读者能代入主人公"差一步就成仙"的遗憾。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凡人面对仙缘时的心理:从惊喜、憧憬到敬畏、遗憾。诗人用"愧灵颜"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出凡人在仙人面前的自卑感。而"鸾鹤""青云"这些意象,不仅画面感强,还承载着中国人对羽化登仙的集体想象。虽然写的是修仙题材,但本质上是在表达人类对超越平凡、追求永恒的渴望。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