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病中所写,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自嘲。

上片写自己年轻时害怕出名,可老了却发现人生轨迹完全违背了初衷。"山草远志"和"故人当归"用了双关手法:远志既是草药名,也暗指年轻时的远大志向;当归既是中药,也暗示该回乡了。这两句巧妙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下片转入更深层的思考。先自问"怎样才能心安",又自嘲像自己这样看透世事的人(杜德机指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在别人眼里可能很可笑。最后用江上白鸥作比:白鸥自由飞翔,而自己却被官职(使君)束缚,活得多不自在啊。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得却不可得"的无奈感。年轻时不要的声名,老来反而成了负担;本该实现的理想,最后只换来一身病痛。但辛弃疾没有直接抱怨,而是用草药、白鸥这些平常事物,把沉重的人生感悟写得举重若轻,这正是他作为大词人的高明之处。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