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按调乃满路花)
江上西风晚。野水兼天远。云衣拖翠缕,易零乱。见柳叶满梢,秀色惊秋变,百岁今强半。两鬓青青,尽著吴霜偷换。
向老来、功名心事懒。客里愁难遣。乍飘泊、有谁管。对照壁孤灯,相与秋虫叹。人间事,经了万千,这寂寞、几时曾见。
向老来、功名心事懒。客里愁难遣。乍飘泊、有谁管。对照壁孤灯,相与秋虫叹。人间事,经了万千,这寂寞、几时曾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在秋日漂泊中的孤独与感慨,语言直白却充满画面感。
上片用秋风、野水、乱云、柳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秋景。"百岁今强半"直接点明作者已年过半百,而"吴霜偷换"用吴地风霜染白鬓发的形象,暗示岁月无声流逝的无奈。这些自然景物其实都在映照作者内心的苍凉。
下片转向直抒胸臆。"功名心事懒"五个字就道尽中年人对事业的疲惫,而"客里愁难遣"更是直接说出漂泊在外的愁苦。最打动人的是"对照壁孤灯,相与秋虫叹"这个场景:一个人对着墙壁的孤灯,只能和秋虫一起叹息。这个画面把孤独感写得极其生动,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寂寞的身影。
结尾"人间事,经了万千"像是看透世事的感慨,而"这寂寞、几时曾见"的反问,其实是在说:这种深入骨髓的寂寞,真是前所未有。这种直白的表达反而比华丽辞藻更有冲击力。
全词没有用任何难懂的典故,就像一个人在秋夜里自言自语,把中年漂泊的疲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独在异乡的孤独都摊开来说。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真诚,让现代读者也能瞬间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