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名叫"瑶花"的鹭鸶鸟的遭遇,通过鸟的命运折射出人生的际遇。
前两句写鹭鸶羽毛洁白如霜雪,与鸳鸯为伴本是一幅美好画面。"沙岛遗银屋"指鹭鸶原本自由生活在沙洲上,"金笼养雪雏"却变成被人圈养在笼中的宠物,暗示自由被剥夺的悲哀。
五六句写鹭鸶的习性:它总爱在清澈的溪流边栖息,品性高洁堪比白猿。这里用"清濑梦"和"白猿徒"来衬托鹭鸶的高雅脱俗。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频频回首,想起这只鹭鸶曾经陪伴在"玉壶"(可能指高洁的主人)身边的日子。这里透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全诗用鹭鸶从自由到被圈养的遭遇,隐喻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人通过"雪雏""清濑"等洁净意象,既赞美了鹭鸶的高洁品性,又表达了对失去自由的惋惜。最后回首往事的怅惘,让整首诗在优美中带着淡淡的哀愁。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