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乡村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香甜。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乡村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香甜。
注释
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傍晚图景,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前两句"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像用淡彩晕染的画布:雨过天晴的黄昏,整个村庄被夕阳温柔笼罩,岸边的桃花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显得格外鲜艳。这里用"映水鲜"三个字,既写出桃花的明丽,又暗示溪水的清澈,一实一虚相映成趣。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静景转向动态趣味:"牧童何处去"留下悬念,而答案出人意料——原来牛背成了白鸥的眠床。这个画面既意外又合理:牧童暂时离开,老牛悠闲伫立,连水鸟都放心地在牛背上打盹,可见乡村的祥和。牛与鸥的意外组合,传递出万物和谐共处的意境。
全诗仅20个字,却包含三个层次:明丽的自然风光(桃花溪水)、人的活动痕迹(牧童)、动物间的默契(牛背鸥眠)。这种层层递进的写法,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最妙的是始终不直接抒情,但通过"鲜"字的光彩、"眠"字的安逸,自然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乡村短视频,没有滤镜修饰,却让人看着看着就平静下来。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