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忆江南 其十》用简单却富有画面感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在江南漂泊时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襄水曲,五载滞儒冠"直白地交代了地点和时间——作者在襄水边生活了五年,戴着读书人的帽子(暗示自己是个文人),却一直没能实现抱负。"滞"字透露出一种困顿感,像被卡在原地无法前进。
中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来写自己的孤独。"匡鼎说诗"讲的是汉代学者匡衡擅长讲诗,这里作者自比匡衡,却感叹没人能真正听懂他;"侯芭载酒"说的是汉代扬雄的学生侯芭常带着酒来求学,这里反着用,说就算有人像侯芭那样带着酒来,也难以让自己真正开心。这两个典故用得很巧妙,把"知音难觅"的寂寞写得既文雅又含蓄。
最后一句"霜色一台寒"突然转为写景,用寒霜覆盖的台阶这个意象,把前文所有的失意、孤独都凝结成一个清冷的画面。这个结尾特别有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站在寒霜中的那份凉意。
整首词没有直接说"我很苦闷",但通过典故的化用和最后的景物描写,把文人怀才不遇的心境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忧伤——不是嚎啕大哭,而是站在寒霜中轻轻叹息的感觉。
冯煦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