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夫谣
水夫住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
上水下水不计数,但见船来点夫去。
十家门派一夫行,生死向前无怨声。
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
遭他鞭挞无完肤,行迟还用刀箭驱。
掣刀在腰箭在手,人命贱同豕与狗。
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
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
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
上水下水不计数,但见船来点夫去。
十家门派一夫行,生死向前无怨声。
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
遭他鞭挞无完肤,行迟还用刀箭驱。
掣刀在腰箭在手,人命贱同豕与狗。
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
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
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长江边的水夫(纤夫)像牲口一样被官府压榨,命比狗贱。
开篇直接点明水夫的悲惨生活——他们住在江边,每年都被强征去拉兵船。官府根本不管要拉多少趟船,只要船来了就抓壮丁去干活。"十家抽一"的征兵制下,被选中的人明知是送死也不敢反抗。
中间部分像电影特写镜头:官兵搜身抢走他们最后一点财物,夜里用绳子绑着防止逃跑。鞭子抽得皮开肉绽,走慢了就用刀箭逼着走。最震撼的是"人命贱同豖与狗"这句,直接把人和猪狗划等号。路上到处是累死、被杀的水夫尸体,连问死者是谁都不敢。
结尾最扎心:父母辛苦养大的儿子,送出门时只能哭着看他们走向死亡。明明知道孩子早被乌鸦啄食,家家户户还痴痴等着他们回家——这个细节把老百姓的绝望写得特别揪心。
全诗像用血泪拍的纪录片,没有华丽辞藻,就用"鞭挞""刀箭""腐肉"这些触目惊心的词,让我们看到古代底层劳动者活得有多惨。最厉害的是最后这个"望归"的对比,明明知道等不回亲人还要等,比直接写痛哭更有冲击力。
钱秉镫
钱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桐城人,明季诸生,崎岖两粤,顺康间归隐,著《易学》,《田间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