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性灵迂僻学术空虚幸逢好古之君获在藏书之府惟无功而禄重招髦彦之讥而多病所萦实喜优闲之任居常事简得以狂吟因成恶诗十章以蓬阁多馀暇冠其篇而为之目亦乐天何处难忘酒之类也尘黩英鉴幸赐一览下情不任兢灼之至 其七
蓬阁多馀暇,簪缨不我拘。
杖游僧舍数,马过相门疏。
竹简藏蝌蚪,芸香避蠹鱼。
已将成四部,犹乞补残书。
杖游僧舍数,马过相门疏。
竹简藏蝌蚪,芸香避蠹鱼。
已将成四部,犹乞补残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皇家图书馆工作的文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字里行间透露出知足常乐的豁达心境。
前四句写工作环境的自由:在藏书丰富的蓬阁(皇家图书馆)里,作者享受着充足的空闲时间,官场规矩(簪缨)也约束不到他。他时常拄着杖去寺庙游玩,偶尔骑马经过宰相府邸,过着半隐居式的清闲生活。
中间四句聚焦藏书工作:他管理的竹简上刻着古老的蝌蚪文(先秦文字),用芸香草(天然防虫剂)保护书籍不被虫蛀。虽然已经整理完成四部典籍(经史子集),但仍主动请求修补残破的书籍,表现出对古籍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全诗通过"杖游僧舍""马过相门"等生活化场景,以及"藏蝌蚪""避蠹鱼"等专业细节,巧妙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两重世界:既有远离官场纷扰的闲适,又有沉浸典籍的专注满足。最后"犹乞补残书"的细节尤其动人,让读者看到一位真正爱书之人的赤诚之心。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