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饱经沧桑的古树,通过它的形象传递出生命顽强与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写古树的外形:枝干稀疏,不知已经枯槁了多少个春天。这里用"复几春"的疑问句式,暗示古树经历的岁月之久远。接下来的"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非常生动:裸露的树根粗壮得能拴马,中空的树干大得能藏人,既写出了古树的巨大体型,又暗示它曾为路人提供过庇护。
五六句继续刻画古树的伤痕:树皮上布满虫蛀的疤痕和青苔,还有被雷电劈烧的新痕迹。这些细节让古树就像一个伤痕累累的老战士,默默承受着自然的考验。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如果在江边,这样的古树会被路人当作神树祭拜。这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看似衰败的古树,其实蕴含着令人敬畏的生命力。人们崇拜的不是它的外表,而是它历经磨难仍屹立不倒的精神。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把一棵普通古树写得充满灵性。诗人通过观察树上的每一处伤痕,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韧性。这种将平凡事物写出深意的能力,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