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公子 玉箸鱼
春波谁吹湿。
阴晴天气,始过惊蛰。
杏子花开,未见河豚,石首才出。
刚数日柳堤边,细罾穿浪,飞赭如核。
讶黏逾麻豆,腴比锦香,盈指乍堪拾。
南鲜记尝冰壶汁。
恁独醉、文昌味应失。
瘦教鮰怜,嫩许鲈知,难变柔质。
寒尚瑟,指青帘,短筇沽酒,村市遥入。
趁归棹、菘叶包来,饱餐共好秫。
阴晴天气,始过惊蛰。
杏子花开,未见河豚,石首才出。
刚数日柳堤边,细罾穿浪,飞赭如核。
讶黏逾麻豆,腴比锦香,盈指乍堪拾。
南鲜记尝冰壶汁。
恁独醉、文昌味应失。
瘦教鮰怜,嫩许鲈知,难变柔质。
寒尚瑟,指青帘,短筇沽酒,村市遥入。
趁归棹、菘叶包来,饱餐共好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江南水乡的美食与生活情趣,充满烟火气和诗意。
上片写春江鱼鲜。开篇用"春波谁吹湿"的俏皮问句,带出惊蛰时节的湿润天气。杏花开了,河豚还没上市,但黄鱼(石首鱼)已经出现。渔夫在柳堤边撒网,捞起的鱼鳞像红色小果核一样闪闪发亮。作者惊叹这鱼籽比芝麻豆子还粘手,鱼肉比名贵锦鲤更肥美,一抓就是满手鲜香。
下片转入品鱼之乐。先用"冰壶汁"形容鱼汤清透,说这么鲜的味道连文昌鸡都比不上。接着用拟人手法:瘦鮰鱼会羡慕它的嫩,鲜鲈鱼也懂它的柔,说明这鱼口感绝妙。最后写生活场景:春寒中指着酒旗去买酒,带着用白菜叶包好的鱼坐船回家,配着新酿的高粱酒大快朵颐——把家常美味写得令人垂涎。
全词妙在: 1. 时令感强:惊蛰、杏花、春寒等元素精准定位早春 2. 善用比喻:鱼籽如核、鱼汤似冰壶,形象生动 3. 五感描写:视觉(飞赭)、触觉(黏逾麻豆)、味觉(腴比锦香)全方位呈现 4. 生活情趣:撒网、沽酒、包鱼、饮酒等场景充满市井烟火气
通过吃鱼这件小事,展现了江南人对生活的热爱,把寻常食材写得珍贵如宝,这正是古代美食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