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杨夔处士

结茅秪(一作依)约钓鱼台,溅水鸬鹚去又回。
春卧瓮边听酒熟,露吟庭际待花开。
三(一作吴)江胜景遨游遍,百氏群书讲贯(一作论)来。
国步未安风雅薄,可能高尚掞天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杨夔的隐士生活,展现了他远离尘嚣、自在洒脱的精神世界。

首联写杨夔的居住环境:他在钓鱼台边搭了间茅屋,水边的鸬鹚飞来飞去。简单两句就勾勒出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环境,鸬鹚的"去又回"暗示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自由。

颔联继续描写他的日常生活:春天躺在酒瓮边听着酒酿好的声音,在沾满露水的庭院里吟诗等待花开。这里用"听酒熟"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把隐士悠闲自得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颈联写他的精神生活:游遍江南美景,钻研百家经典。说明他并非与世隔绝,而是通过游历和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尾联是诗人的感慨:现在国家不太平,文坛风气也日渐浅薄,像杨夔这样有才华的人却选择隐居,实在可惜。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对杨夔高尚品格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描写隐士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用"听酒熟"、"待花开"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把隐士形象写得真实可感。最后借杨夔的选择,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评。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