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等岩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
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隐藏在藤蔓树影间的幽静寺庙,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台"说的是这座寺庙建在藤蔓缠绕的山上,环境清幽。来往的高僧们看起来都像天台山的高僧一样超脱凡尘。这里用"天台"来比喻,是因为天台山在佛教中很有名,暗示这里的僧人修为很高。

后两句"不知名树檐前长,曾问道人岩下来"更有意思。诗人注意到屋檐前长着一棵叫不出名字的树,这暗示寺庙与自然融为一体,连植物都显得那么自然随意。最后一句说曾经有修行者从岩石下经过,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整首诗妙在: 1. 用简单的景物(藤影、无名树、岩石)营造出空灵的禅意 2. 通过"不知名"的树和"似天台"的对比,展现寺庙既自然又神圣的特质 3. 最后一句的"问道人"留下想象空间,让人好奇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

这种写法就像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幅山水禅意图,没有浓墨重彩,却让人感受到深山古寺的宁静与神秘。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0